{英國}近三年英國實體/數位銀行使用心得及比較: Chase, Monzo, Revolut, Lloyds, HSBC, Barclays…

好久沒發文了,終於要來補齊這篇存了好久好久的草稿,順便看看寫著寫著有沒有越想轉Fintech的fu哈哈,最近英國經濟真的是啊…無言:)

先上一個清單總結,這些app是從我到英國以來,近三年內使用最頻繁的實測、完全純個人的使用結論

數位銀行

  • Chase: 原本無腦刷的1%現金回饋卡,現在只用在超市+交通,每月還要記得存入指定金額才能有1%回饋。介面簡潔、客服回覆快
  • Monzo: 去歐洲時會刷的卡(app會自動總結在哪個國家刷了多少+即時換匯)、split the bill功能好用、時不時會有好用的現金回饋offer(會隨消費習慣變動)
  • Revolut: 去歐洲時也能刷,可開不同幣別帳戶。在拿完推薦給朋友的referral bonus之後就沒在用 (達成門檻也是小麻煩)。現在有在推RevPoints,還沒研究~
  • Wise: 在台灣就能辦的帳戶,是我在英國時最初繳房租的救星,可以信用卡儲值(很貴)。試了幾次使用wise把英鎊轉回台灣,但後來發現了HSBC免收手續費後就沒在用

實體銀行

  • Barclays: 有了工作後第一個申請的英國大銀行(?),app很常當掉。但開戶成功後就順順用,後來被我一次犧牲打拿去轉開Lloyds拿回饋(所謂的switch account offer),之後我又重辦了一個Barclays
  • Lloyds: 一直想吐槽Lloyds的app設計團隊,把黑色質感小馬背景硬要弄得2D綠色,但是除此之外,使用上沒什麼問題,不定時也會更新現金回饋內容,現在作為主要銀行穩定使用中
  • HSBC: 從英國轉英鎊回台灣外幣帳戶唯一解,完 全 不用手續費,但記得要開Global Money Account才可轉

信用卡

  • American Express (AE): 在英國的唯一一張信用卡,剛開戶時有比較高的現金回饋(5%的樣子,但有上限),現在是固定只有0.5%現金回饋。無須年費。

台灣 vs 英國開戶

話說台灣的信用卡消費習慣跟英國很不一樣,我在台灣時開了至少10家銀行(這應該還算少),有為了新戶禮、刷卡回饋(還要分國內刷、國外刷、日韓刷、加油刷、繳稅刷、電影刷…琳瑯滿目只怕想不到一個名義來刷)、為了免費的跨行轉帳、提款額度、為了卡面好看想蒐集、或是哪個卡專門綁哪個pay,例如line pay、街口、全聯。每家店都很愛推自己的各種pay,手機上就要載500個app。想當初這個完全是本手冊,刷一樣的錢,只要能賺到最多回饋就讓人不亦樂乎(?)

在台灣開戶+辦卡之方便在於,它們本身不影響信用評分 (*申請貸款會影響*),只是銀行會去查聯徵分數確認你的信用,各家信用卡公司也都會參考別家核發給你的信用卡額度給。但基本上信用卡公司為了業績,只要你有一份正常收入、信用OK能還錢,立刻核過的機率很大,不怕你辦,只怕你不刷。以及越來越多推行線上開戶,記得就是雙證件+三個月內薪資單,動動手指都能開,門檻的確不高。

但在英國,剛來的時候一直聽說沒工作會被拒絕開戶,然後開戶失敗又會影響信用分數,最好是先申辦數位銀行比較好過,然後有工作時就能好好申請大的實體銀行。各種嚴謹感覺很合理,但在英國到處都能數位支付的情況下,開戶嚴謹這樣是要給人辦還是不給人辦。

另外觀察下來,英國最常用的是簽帳金融卡(debit card)而非信用卡,使用debit card不影響信用分數,但信用卡會! 所以真是要小心,沒事就可以開一下自己的Experian查詢分數(非唯一可查分數的app,其他也可)。

雖然碎念但英國還是有好處,英國各家銀行互相轉帳免手續費,所以不用去記哪家有優惠哪家沒有。雖然他們也不太在意要給多少優惠,幾乎可以說沒有,客戶想用就用,沒有要特別討好你,尤其是老牌銀行。不過最近為了跟數位銀行競爭,感覺像Lloyds就有試圖多給一點現金回饋,只是這個回饋內容都不在我的消費打擊範圍內,例如有不少租車網站優惠,請問在倫敦工作上班是用的到幾次哈哈。或是一直都有的switch account offer,把A帳戶轉到B帳戶後,B帳戶就會給幾百磅優惠(也有不同門檻),網上查查會有不少,例如Santander, Nationwide,但這就看個人意願。

至於開戶流程,我的以上這些帳戶都是在線上/app辦的,沒有跑過實體櫃台。本來為了Barclays差點要跑,因為它app好幾次身分驗證失敗,畫面顯示要臨櫃詢問,不死心的我重新下載後又成功了:)

開戶時,基本上提供ID (台灣護照)、地址證明(銀行信)、薪資單、NI號碼、英國電話跟地址就可以,所以有工作會好辦很多。然後很常會要你錄一段影,念出畫面上的數字或一句話,以及開啟鏡頭臉部辨識。在app上都是依指示操作,接著就是等審核通知。


常用app使用情況及心得

作為我在英國第一個下載的Wise,在台灣就可先註冊,對於沒有來過英國、沒有英國帳戶的人是入門第一選擇。剛來英國時為了繳房租,沒有工作前也很難開銀行帳戶,所以我當初使用wise的信用卡入金功能儲值,再轉帳給房東。但這方法很貴,手續費真的貴,還要被外幣轉換扒兩層皮,建議如果已經有工作、可以開銀行帳戶的話就少用這方法。

如果有把英鎊轉回台灣的需求,現在也只推HSBC。辦一個Global Money Account,裡面的英鎊可以無損轉到台灣外幣(例如:玉山銀行)。我轉過了兩次,沒被收半毛手續費,三天內入帳。

而Chase,在它更改全通路的1% cashback前是我最常用的無腦刷debit card,買所有東西都可刷、出國也刷(即時匯率),成為apple pay預設置頂卡當之無愧。

但在2025/4/7後,我的使用情境改成了純超市+交通(+加油),非常侷限。記得之前還問了客服刷Costco有沒有1%,他說沒有^^。每個月還要記得存入指定金額才能獲取1%。記得之前要存幾百塊都還好,反正也是當作我的主力消費卡,但現在的指定金額是£1,500,常常$$在那轉來轉去搞得很難記帳,卻為了這1%不得不低頭啊。

優點是,Chase的線上客服回覆很快,大約10分鐘內就可接到真人。之前有過一筆刷地鐵的爭議款,附上TFL截圖就退費給我了,不囉嗦。

Chase缺點嘛,就是回饋大縮水,以後也很可能繼續提高存入金額門檻(但這個治標不治本,來回轉個幾次就可以了,Chase可能要想想怎麼吸引消費者使用比較實在)。另外,它不像Monzo 時不時推出cashback優惠,現在就很固定1%。但比如Monzo, Lloyds就要記得時不時看一下有什麼回饋。


總結

感覺來到英國後,由於實在沒什麼刷卡優惠可言,直接就是選自己最喜歡、最常用的app就好,簡單粗暴,想太多也是很累,所以~我自己是

  • 若要跟朋友分帳單就用Monzo、有時會有好用的現金回饋
  • 愛逛超市+坐TFL通勤(以及有在加油的話)就用Chase、記帳方便
  • Barclays & Lloyds 就老牌大銀行,當累積信用+薪資戶
  • 要轉錢回台灣就用HSBC
  • 在Chase回饋以外、能刷AE卡就刷AE,0.5%聊勝於無,不過AE不是每家店都能刷
  • 其他Wise, Revolut就真的很少用了。至於Starling, 在有了Monzo跟Revolut後,我真想不到要辦他的理由(抱歉了Starling

優惠碼整理

兩個最常用推薦回饋如下,其他太麻煩就不放了,完全自取,你好我好大家好~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