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英國}打工度假之九個月感想​

根據查到的統計結果,2021年英國倫敦總人口約900萬,大概是台灣人口數2300萬的40%。​

而台北市總人口大約是250萬,比倫敦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少一點。​

之所以提到這個數據是因為,我知道我不是個喜歡待在大城市或享受擁擠人潮的人(雖然我會去聽演唱會)。我都還記得走在台北街頭那種快步的匆忙感,始終感覺哪裡有點陌生,難以形容那種心裡壅塞的感覺,也永遠記不得松菸要在板南線的哪站下車;或者,捷運的紅綠橘藍棕色線分別通到台北跟新北的哪些地方去了。​

以往我都是為了找朋友才會跑到台北、台中市區裡,假如想出門放鬆,去的都還是山啊海啊的大自然,而不是百貨公司或時尚精品店。(題外話哈哈)​



來到英國的這九個月裡,一方面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倫敦的人口密度和複雜度,一方面也發現了這段時間裡的心裡感受:從一開始的新鮮好奇,跑遍倫敦市區跟不同的城市,經歷了找房子找工作之後,我的生活大致上變成這個模樣:​

  • 不喜歡待在人多的地方卻走在人口爆炸的市區(這點待久了也還是一樣沒變)​
  • 搶著租房的po文、計算生活花費和衡量得失​
  • 對於很多事情開始見怪不怪,例如官方效率、地鐵罷工、一天內的晴時多雲偶陣雨​
  • 通勤路上就算臨時換一條路線也不用緊張兮兮查看APP,嘗試有秩序地在人流裡穿梭、找到一條不會撞到別人的路線​
  • 戴著藍芽耳機上街卻還是只敢戴一邊,聽著因為通勤時間太久而養成的聽podcast習慣(一方面避免被地鐵的老舊機械聲磨壞耳朵)​
  • 逛著驚艷程度慢慢降低的舊街道和城牆,不再對於各式教堂、城堡感到特別興奮。但還是喜歡旅行​
  • 思考要如何把中文語序換成英文脈絡,試圖解釋清楚遇到的疑難雜症從何而來​
  • 把十年來幾乎需要每個月去剪的頭髮乾脆留到過耳​
  • 嘗試過幾次奇形怪狀的食物,卻總煮不出想像中的味道。懷念台灣夜市小吃跟便宜的外食​
  • 調整日照時間(太陽冬天四點下山、夏天九點下山)和開始戴著耳塞睡覺​

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是漸進的,總在每次的內心挫折裡長出勇氣,在清楚和模糊之間重新框架價值觀。​


很多事情都是事後回想起,才發覺慢慢在解答不同的疑惑。遇到不同的人也好、自行體會所謂的文化衝擊也好,都是適應的一部分,也都慢慢在心裡對於自己的決定感到更踏實了一點。​



說起來很多事情還是在學習當中,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文化習慣。此外,生活總圍繞著租房、工作、簽證,這三種東西在打轉。最近有夥伴在詢問延簽,也希望大家順順利利成功,來到英國開啟一段新的人生經歷。​



我的打工度假旅程依然繼續,之後可能(但時間未定)會再寫幾篇關於生活、交通、旅行的東西。最近比較常弄podcast或是工作,部落格就走一個佛系更新路線了哈哈​

對了,最近弄了個抖內連結,

如果大家覺得我的文章對你們有所幫助,或是有什麼想知道的英國事,都可以用小小的£2砸我哈哈,免手續費:)

https://ko-fi.com/wanderingwithalice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